翠綠的空心菜梗在很多家庭都是被丟掉的,但我會留下來。
以前大姐幫我煮了十幾年的菜,也丟了十幾年的空心菜梗,
剛開始我說要留的時候,她說:「這便宜的跟什麼一樣,免撿啦!」
因為是大姑,我不好說什麼,再堅持下去好像是我不懂道理了,也就任由她處置。
其實,我跟娘家媽媽都很怕蟲,
我們是只要看到煮好的菜裡有蟲,就一整盤都不敢吃的人。
一坨炒好的菜葉裡有沒有暗藏沒洗乾淨的蟲卵、壓得爛糊的葉子?
為了這些原因導致我不太喜歡吃青菜的菜葉。
如果我自己煮的話,水槽上方的日光燈一定要開,我會一片一片洗到我自己安心為止。
所以我要煮個三菜一湯的飯得提早好幾個小時準備。
沒什麼人忍受得了我的怪僻,
就像老太爺從不讓我洗蚵仔一樣,
他說我洗到整個蚵仔白帥帥,連一點蚵仔味都沒有了。
(怪的是我還不會把蚵仔洗破,厲害吧!?)
扯遠了,趕快拉回來空心菜梗。
留下空心菜梗做什麼?
我最常做的就是像下圖 ~
把它切成像蔥花一樣 ~ 炒飯。
這招是從民國 72 年(好可怕的 long loooooooooooong ago)
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和台灣省糧食局為了推廣米食出的食譜裡學的
書裡的翡翠炒飯用的是青剛菜,切得很細很細,
當時我就覺得可以把空心菜梗也切這麼細來炒飯,吃起來應該差不多,
~因為空心菜和青剛菜一樣都是沒有特殊菜味的青菜。
一開始試做就手矬,而且 72 年的時候年紀還小,
要把圓管狀會滾動的空心菜梗切這麼細真是很為難我,
於是偷懶切成蔥花狀,
等我 "發現"
空心菜梗壓扁再切就不會滾動的時候,
曾經試著炒過像上圖一樣綠綠的一盤翡翠蛋炒飯,
但是,媽媽都知道,
空心菜梗的切口會捲起來,
要把它切成可以炒一盤翡翠蛋炒飯,也真花了不少功夫,
最後還是又回到蔥花狀的切法,往後就一直是這樣了。
我難得寫一篇有關料理的文,竟然是這麼端不上檯面的蛋炒飯,
*註醬油色很重,黑黑的看起來就不好吃,真的很丟臉!
不過,空心菜梗炒飯真的可以試試看,
至少可以讓炒飯增添色彩,又不會搶其他食材的味道,
再說,
一大把一大把變一下花樣就很好吃的空心菜梗就這樣丟掉,
真的很可惜不是嗎?
註:
有的炒飯真的不適合放醬油,
我們家拗出名的哥哥吃姑姑炒的醬油式蛋炒飯十幾年,
堅持不管任何炒飯都要放醬油,
為了他覺得我不放醬油或醬油放太少
好幾次都嘔氣不吃飯...
那麼愛醬油味,直接醬油拌飯就好,幹嘛耍脾氣?